疫情期間,我常在電話里給母親一些建議,可她默不作聲,我看不清她的表情,也不知她照辦沒有。
時隔3個多月,那天一大早,76歲的母親來家玩,還帶來滿滿一大筐新鮮蔬菜,有大蒜、蜿豆角、烏筍、四季豆、青椒、蓮白、茄子,五顏六色,愛心滿滿。
我給母親煮了面條、荷包蛋。她很快吃完雞蛋,連湯喝得干干凈凈。當她吃第一口面時,放下筷子皺著眉頭,說:“沒味道。”
“啊?”我急忙說,“什么佐料都放了。老年人飲食應清淡些。上次你不是做過膽囊炎手術嗎?”一提起手術,我心一驚,趕緊說:“膽囊炎不能吃雞蛋吧?”
“哪里吃不得?我每天吃一個雞蛋,身體早就好了,現在特喜歡回鍋肉。”
“不要吃肥肉,肥肉不利健康。健康雜志上寫的。”我趕緊找書。
“我才不看呢。”母親笑著說,“沒事,不吃才難受,吃了才舒服,肥肉吃起來特別香,也不塞牙。”母親邊說邊走進廚房,往碗里加了醬油、香醋、麻油,當她準備舀紅油時,我連聲說:“很辣哦。”
“無辣不歡。”母親憨厚地沖我笑了笑,順手舀了滿滿兩大勺,又撒上一大把蔥花,這一切讓我目瞪口呆。
隨后,母親樂滋滋地吃面,辣得不停揩鼻涕,抽紙用了十多張,還不停地說:“過癮、過癮,辣出汗來排濕氣。”望著紅光滿面、眼神明亮、精神矍鑠、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的母親,我微微一笑,沒想到她的口味還和年青時一樣。
“疫情期間你怎么過的?”我遞給母親一杯水,關心地問。
“你不是說不出門呆在家嗎,那多悶呀。可是,一走到小區門口,社區工作人員就勸告沒事別到處轉悠,最好宅家。這樣閑著多難受呀,去年鄰居劉大媽給了我一塊空地,我那段時間都是在地里度過的。每天早早出門在地里忙活,空氣新鮮,人煙稀少,干活干累了,回家還多吃一碗飯,睡眠也好。現在國家終于解禁了,我又可以和老朋友去跳廣場舞、搓麻將了。”
母親吃完面,和藹地告訴我,凡事因人而異、靈活處理,只要吃得受得,不要顧忌那么多。她順手剝了桌上一顆大白兔糖放進嘴里,我忍不住提醒道:“少吃糖,糖對身體不好。”
“誰說的?”母親不以為然,反駁道,“糖總比苦好吃吧,我從小就喜歡吃糖,甜滋滋的,吃了心情也好。鄰居小孩來,拿兩個糖給他吃,眉開眼笑的,歡歡喜喜的叫奶奶聲音特別甜。這大白兔真好吃,我給他們帶點回去。”說完,母親抓了一把放進口袋里。母親的笑容一下融化了我,無論糖、肥肉還是我認為的那些垃圾食品,只要它們能撫慰母親的心靈,帶給母親快樂,我還能說什么呢?母親以她豐富的人生經驗徹底擊敗了書呆子的女兒。
我忽然想起一篇文章講有人向90歲華誕的葉圣陶討教長壽秘訣。葉老慢條斯理地說:“抽煙、喝酒、不運動。”不禁莞爾。既然母親喜歡,就隨她吧,只要她開心就好。而我的那些建議,不一定站得住腳呢。
|
|